您的位置:萧山网 >  上董村  >  村史村情  > 正文

上董越窑窑址

时间:2017-08-16    来源:   




  上董青瓷窑址于1982年列入萧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在戴村镇西北约 3.5 千米的上董村圆盘山和庵前山。窑址坐北向东南,北偏东 33°,东距畈里村约 500 米,南离上董村约 250 米,西紧靠和尚山,北靠涂家山。 在圆盘山、庵前山东坡、南坡均有青瓷碎片堆积,最丰富的是南坡。集中地在现在 上董振庭小学的东墙边庵前山的樟树下。东西长约 300 米,南北宽约 100 米,堆积层为 1~1.2 米。窑址因造学校、种地、开渠道,已经遭到严重破坏,30000 平方米的范围内碎 瓷片俯首可拾。 青瓷器的品种及造型特点 有盘口壶、鸡头壶、圆纽罐、平底罐、青瓷三足砚、灯台、 灯盏。莲花瓣纹假圈足碗、钵、喇叭型窑具、锯齿型窑具共 9 个品种的瓷器碎片, 上董瓷窑的青瓷产品胎骨较厚,内胎色呈灰白色,器物内外施釉、呈青灰色。器物矮胖端庄、稳重大方。还配以弦纹、斜方格网纹和联珠纹等组合纹饰。 据萧山文物管理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上董所产瓷器,釉色滋润,火候较高,烧 造技术也较精。同时从采集到的莲瓣纹碗底来看,已经开始向假圈足发展,并在底内出 现了莲花纹花饰,线条流畅,为后期生产刻花青瓷器提供了依据。 从上董青瓷窑遗址的座落来看,应该属于龙窑。 晋代——南朝时期,烧造瓷器的中心,主要在浙江的绍兴、上虞和萧山一线,其中萧山上董和德清戴家山是繁盛的两 处青瓷烧造点。一是上董窑址三面环山,山上树木 茂盛, 为其提供了廉价而且充足的燃料; 二是上董窑址离石盖河(永兴河支流)只有 500 米左右,而且当时的石盖河曾有一码头,相当繁荣, 便捷而且发达的水运交通为其提供了流通渠道; 三;最为重要的是上董泥质属潮涂泥, 非常适合烧造瓷器。现今的上董砖瓦厂就是最好的佐证:上董砖瓦厂出产的砖瓦具有 色泽好、外观光洁、而且生坯烧造后不会变形,牢度足等优点,深受当地群众和建筑匠 的青睐。 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青瓷制造业在上董的繁荣昌盛。据史料记载: “江浙一 带在东汉之前就已烧制原始其青瓷和硬陶器,东汉时随着烧造工艺的不断提高的发展, 已经出现质量比较高的青瓷器,到吴、东晋与南朝时期,瓷器的品种和质量都较东汉时 期有所增加和提高。“由于江浙地区瓷器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使用的陶器、木漆器和 ” 金属器等也多被瓷器所代替。 ” 从考古资料来看,上董青瓷制造业跨越三国两晋至南朝。



作者:金振未  编辑:金振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