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  赭山坞里

坞里村(古称赭山坞里)有1000多年历史,因三面环山,故名。坞里村在古代位于钱塘江北岸(属海宁),约于明末清初江道变迁,于嘉庆十八年划归萧山。坞里村是南阳历史最早且唯一没有坍过江的村落。

村庄东北紧贴赭山自然镇,西南靠红山农场,村三面青山环绕,西北紧靠驰名中外的钱塘江,交通十分便利,赭十四线、南新线(阳城大道)及“红十五线”公路贯穿全境。

行政面积(包括钱塘江水域)3.12平方公里,耕地342亩,山林944亩,共有村民小组6个,农户488户,村民1587人。

坞里村自建村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杭州市级文明村、萧山区现代化建设标兵村等荣誉称号。

村庄内共有姓氏72个,其中胡姓259人,冯姓253人,沈姓142人,戴姓119人,陈姓105人,其他各姓都有少数人员不等,其中冯姓于明永乐年间由慈溪迁居赭山,胡姓于明代从绍兴华舍迁至赭山,千年来各姓村民和睦相处,繁衍不息,并齐心协力建设和美坞里,努力实现文明幸福的生活。

坞里村设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村民委员会及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现有村属企业40余家,2019年实现销售产值8.2亿元;2019年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万元。

千年古村  吴越胜地

宋《乾道临安志》谓:现境本“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吴,吴灭入越,越灭入楚,秦并天下属会稽郡”。周 春秋(前770—前476)古吴越时期,时现境所在海宁地域有两条运河。其一是百尺渎,又名百尺浦。

周敬王一十三年(前507年),挖掘人工运河—百尺浦,长达30余里。比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还要早1000多年。南端有历史上著名的百尺楼。美人西施入吴,就是从当时的越国经钱塘江过八尺浦进入吴国的。

据《海塘录》引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周贞定王二十一年(前448)至周考王十三年(前428),时为春秋后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在赭山境内美女山上建楼设了望哨以窥测监视吴国动静。因楼高百尺故名曰“百尺楼”,楼下之浦即名之曰“百尺浦”,又名越王浦。故美女山又名越山、越城山,其山麓名越王浦、亦名百尺浦。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卷十山川二杭州府下“海宁县”下“百尺浦”条也有这样的记载:《名胜志》在县西四十里《舆地志》云昔越王起百尺楼望海因名。海宁赋直接指出百尺浦在今萧山赭山境内。

千年古村  秀美坞里

坞里村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赭山坞里好风光,三面青山靠钱江。青山秀丽,山上树木葱郁,山下井泉清冽;钱塘江蜿蜒而过(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潮水景观-----美女三回头位于境内),境内湖泊遍布,水如明镜”。赭山古迹有“一闸三井,九庙十三庵”、“赭山十景”等。

其中“一闸三井”中“闸”为老闸,在胡家潭,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砖瓦厂挖掘地基时,现场曾发现大块用作闸门的石板,犹完好无损,至今当地民间尚流传有“闸口”之一地名。“三井”分别是陆家泉水、赭山大井、路头王泉等,也都有着各自神奇的传说。

然而最为著名的要数“赭山十景”了。相传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宋孝宗赵昚曾临赭山射猎观潮。赭山月湖大兴土木,盛极一时;而由翰林院命名的“赭山十景”,更是名闻朝野。当时的“赭山十景”为:“一曰南峰云插,位于红山巅;二曰北坝潮平,位于赭山坝头;三曰东山花幛,位于狮子山南麓;四曰西院松琴,位于禅机庵;五曰石马嘶风,位于美女山阴;六曰岩狮吐烟,位于狮子山巅;七曰钓台春绿,位于美女山西麓;八曰笠岫秋红,位于红山南麓;九曰月湖添碧,位于红山西月湖;十曰陆井留香,位于红山阴陆家泉。”

为此,翰林院还特地为“赭山十景”作诗,由此体现出它的特别,“赭山十景”的诗句分别是:

1、南峰云插诗:“一峰南向万峰低,突兀峻峋势莫跻;敢道白云长此护,山尖应于白云齐。”

2、北坝潮平诗:“白浪奔腾五岳摇,鸱夷犹是恨难消;安澜幸有坝塘捍,石畔空惊午夜潮。”

3、东山花幛诗:“二分春色到山中,处处花枝白与红;料遇游蜂采不云,飞飞飞向碧山东。”

4、西院松琴诗:“西院分栽十八公,半空飒飒卷清风;谁知万迭深院内,琴韵悠扬绻个中。”

5、石马嘶风诗:“壮若奔腾气象雄,依然昂首欲嘶风;他时掣断丝缰去,冀北郡庭自此空。”

6、岩狮吐烟诗:“嵯岈岩石翠烟生,长览氤氲辨不明;吩咐行人休驻足,松荫深处兽狰狞。”

7、钓台春绿诗:“垂钓何年筑此台,无端绿山自潆洄;幽人一去春无主,空费沙鸥几度猜。”

8、笠岫秋红诗:“小小山峦箬笠同,依然长被雨烟封;年年最爱秋风起(染就绿岫打秋风),筑起青林一对红。”

9、月湖添碧诗:“月正团栾(指月圆)湖正长,相看夜景郁苍凉;湖当月上光添碧,月到湖心碧有亮。”

10、陆井留香诗:“陆井初传几度秋,万人家共古留香;环村自此心扉叩,昏暮还应汲无休。”

千年古村  佛教宝地

青山绿水给坞里带来灵气,历来受到村民的爱戴,更被宗教人士视为宝地。早在光绪年间,赭山便拥有“九庙十三庵”之说。其中赭山“九庙”指的是白马庙、龙华寺、净信寺、圣帝殿、镇海殿、城隍殿、观音殿、包公殿、真武殿、安澜殿、关帝殿、财神殿、土地庙、山神庙、地藏殿等寺庙的总称;“十三庵”则是禅机庵、清净庵、地藏庵、普宁庵、一定庵、闺真庵、甘露庵等庵堂的总称,寺庙与庵堂内常年香火不断,信徒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除夕和新年初一,都会有大量民众前来上香,祈求来年多福。

千年古村  勇立潮头

坞里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村民都在江边生长,过着“饭稻鱼羹”的生活。经过千余年的磨砺,坞里村部分村民(以坝头弄为主)依旧靠打渔为生,秉承着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水文化。

以前祖辈们有一个很独特的扑鱼手艺,那就是“抢潮头鱼”。它是坞里村居民的传统习俗:抢潮头鱼的村民扛着潮兜,站在沙滩上等着潮水的到来。当江面上的一条白线自远而来,化成跟前呼啸的潮水时,他们也开始随潮奔跑,看到有鱼,就转身一跃跳进潮中,用潮兜用力一捞,再迅速地跳出潮头。抢潮头鱼的风险很高,对抢鱼者的水性和技巧都有很高要求,再加上现在我们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抢潮头鱼”已经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弄潮儿精神”我们将继续传承下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是说的那样,我们坞里村村民一定会勇做时代大潮的弄潮儿,以“鲲鹏水击三千里”的魄力与担当,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千年古村  人文坞里

古代名人:

冯廷榦(1734-1788),诏敕朝议大夫;冯渠(午峰),诏授奉政大夫;冯存凯(1768-1850),赐中宪大夫。

名人:

曹阿堂烈士(1894—1928),1928年曹阿堂任中国共产党光华火柴厂支部书记。曹阿堂带领工人罢工,带头控诉资本家的剥削罪行,组织工人游行示威,大长了工人的威风。1927年11月不幸被捕,身受酷刑,坚强不屈。1928年1月9日被国民党杀害于浙江陆军监狱。当时党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曾载文哀悼。1982年清明节前夕,党和政府又将曹阿堂烈士的遗骨迁葬于南山公墓。

高帆(1922年―2004年6月25日),原名冯声亮。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解放军画报》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是我国著名的画报专家、摄影艺术理论和军事摄影报道工作的实践者和组织者。1937年7月奔赴陕北延安解放区投身抗战中;1938年奔赴陕北延安解放区进入“抗大”学习;1939年光荣加入八路军129师,开始走上了一条战地摄影记者之路;1945年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十八宾团等;1951年被调入总政筹建《解放军画报》社;1956年,成为中国摄影学会筹委会成员之一,并在中国摄影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1957年之后,一直从事《中国摄影》的创作。

2004年6月25日,高帆走了。同年7月1日,高帆的夫人牛畏予和3个子女,带着他的遗愿“一切从简,回家乡,在钱塘江潮水涨起的时候,让它带我一起走!”回到家乡——赭山坞里,将骨灰伴随着鲜花和人们的哀思融入钱塘江水。至此,一代摄影名家魂归家乡,与故土山水永远相伴。

沈尔乔(1896-?)曾任杭州救济院院长,国民党杭州市政府参事,1927年任杭州《民国时报》社长,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审计部政务部长、民政厅厅长、浙东行政长官公署长官、清乡委员会委员兼清乡委员会驻浙东办事处主任。

乡贤:

胡永洲(1950年12月——至今),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药学会监事长;

冯钟鸣(1963年7月——至今),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高级记者;

高峰(1971年1月11日——至今),华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宝山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区财经工委委员、宝山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钢铁现代服务业协会副会长;2006年获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往至华冶集团参观,并肯定华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

高翔(1969年8月——至今),上海巨盈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商会副会长,上海钢铁服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宝山区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周枫(1981年11月——至今),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俞秀金(1963年3月——至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退休留用),浙江省教育督导专家资源库成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方珍利()

冯水泉(1957年8月22日——至今),杭州萧山商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冯天权1974年5月——至今,中国银行杭州市城东支行行长、党总支书记,经济师;

冯元植(1974年9月——至今),杭州钱江世纪城开元物业(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萧山钱江世纪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千年古村  光前裕后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坞里村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村内有冯氏宗祠、胡氏宗祠、沈氏宗祠及戴氏宗祠,其中冯氏宗祠最具代表性。

据赭山冯氏家谱续修暨祠堂重建筹备筹委会了解,自明朝永乐以来。冯氏家族有辉煌的过去,出过60多个朝廷命官,有40多个国学生;其中有驰骋疆场的将军,有拦海造田的始祖;有主持朝政的大夫,有掌管一方的郎官。赭山冯氏迁海宁袁花后裔1920年重修花溪冯氏近谱时,曾载有清帝对冯大山、冯世瑜等的敕命。明清两代,皇帝封六品以下官职,称“敕令”。五品到一品官员,皇帝的任命是“诰命”。都是由翰林院撰拟的,然后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由皇帝钦定的庶吉士书法大家书写,再按品级填发,最后钤皇帝玉玺。

明永乐年间,冯姓由慈溪迁居赭山(今萧山南阳坞里),在此生息繁衍。冯氏宗谱有厚厚22卷,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馆找到。南阳保存着一套刻录件,名为《赭山冯氏家谱》,记录了从明永乐年间至今的冯氏大姓的发展历史,颇有史料价值。

 


>>详细
  • 坞里名人之高帆

    高帆( 1922年-2004年6月25日),原名冯声亮。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解放军画报》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是我国著名的画报专家、摄影艺术理论和军事摄影报道工作的实践者和组织者。1937年7月奔赴陕北延安解放区投身抗战中;1938年奔赴陕北延安解放区进入“抗大”学习;1939年光荣加入八路军129师,开始走上了一条战地摄影记者之路; 1945年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十八兵团等;1951年被调入总政筹建《解放军画报》社;1956年,成为中国摄影学会筹委会成员之一,并在中国摄影学会第
  • 坞里名人之坞里书画家一冯春扬

    冯春扬,中国当代书画家,笔名柳季冯舒,1919年生,汉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创干部。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中国...
  • 坞里名人之冯存凯

    冯存凯( 1768-1850),赐中宪大夫。 注:1768-1850: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三十年中宪大夫:文官名。金始置,正五品中,元升正四品,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