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您的位置:萧山网 >  曹家桥社区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更新时间:2021-06-02    内容来源:   

曹家桥老街要拆了…在这住了几十年,临走前这群萧山人做了件好事

今年五月份,曹家桥社区拆迁动员大会召开,宣告拆迁政策正式落地,社区里也已经挂出了拆迁横幅。

1.jpg

之前消息传了很久,此番尘埃落定,意味着,曹家桥老街也迎来了拆迁。

60004.jpg

如今三个月过去,征迁工作有序进行。

这几天,我们接到网友消息,老街上有这样一位热心大姐,动员了一群小姐妹,把店里的衣服捐给偏远山区,“昨天刚一卡车三轿车的衣服拉走了。”大家希望我们能给他们曝曝光,也算是给老街再留下些有温度的回忆。

老街在距离曹家桥地铁站1.5公里的位置,下了地铁约莫还要步行15分钟。一路上,随处可见两边不少房子已经完成评估,或卸掉了窗户、或拆去了门廊。

60005.jpg


走到底,张姐的店就在靠近路口的位置。

“这么热的天,赶紧坐下来凉快一下。”见到张姐的时候,她正准备将家里的玩具熊收拾一下,装车捐出去。一见到我们,就热心地招呼我们坐到风扇边上。

60006.jpg

干净利落的自然卷短发,一袭黑色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凉鞋,笑起来眼睛眯成弯弯的小缝,张姐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个开朗热情、甚至还有点小时髦的大姐。

天比较热,店里就一把小风扇,她站在门口,鼻尖上都是细细的汗珠。

一边给我们每个人怀里塞上一瓶水,一边擦了擦汗。

听闻来意之后,她摆了摆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做的不是什么大事情,都是小事,没什么好说的。”

小白裙、粉色小棉袄

童装店的新衣服都捐了

张姐在老街上开店三十几年了,经营着一家成人服装店,一家童装店,店铺不大,但是款式不少,挑几套,从头到脚搭配一番不成问题。

因为城中村改造,老街拆迁,生意会暂停一段时间。

服装和其他商品不同,赶新赶潮流是基本宗旨,一旦囤起货来,最终可能就束之高阁了。

怎么处理呢?

“一开始想着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家里有小孩的,多送出去几件。但是来一个送一件,也就只能送出去一小部分。”她见过一堆堆的衣服被搁置在车库里好几年,在自然条件下积灰、发霉。

作为典型的萧山人,张姐崇尚勤俭,见不得浪费,“这些衣服都很新,质量蛮蛮好,与其几块钱一件贱卖给收购商,我想着还不如打包捐出去。”

在蜀山街道拆迁办领导的推荐下,张姐联系到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自家的衣服能被有需要的人穿上,一想到这儿,张姐干劲十足。

老街上一起开服装店的几个小姐妹也非常支持,纷纷加入捐衣行动。


60007.jpg

附近开店的小姐妹也加入了捐衣行动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打包,通过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把大包小包的衣服送上车。

60008.jpg

店里还放着好几袋已经打包好的衣服,大部分是童装,是当天要装车的。

60009.jpg

“基本上全是新衣服,标签也都还在的,款式也不过时。”童装店里的衣服,张姐决定都捐出去的,有夏装的裙子短袖,冬天的羊绒棉袄,春秋季的T恤外套,数量其实并不少。

她随手从袋子里翻出一件粉色带帽羽绒服,“配上这件白色蝴蝶结内搭,小姑娘穿上很‘奶油’(洋气)嘞。”

60010.jpg

「捐衣的想法是受女儿影响」

其实一家子都是热心肠

张姐说,捐衣的想法其实是受女儿影响。

有一次女儿从偏远山区出差回来,告诉父母,那里的人挺需要帮助的;尤其是孩子,一件衣服好几代人穿,过年的新衣服更别提了,简直是奢侈。

女儿的一番描述让张姐一直忘不了,“萧山这边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咱们生活条件好一些了,就尽己所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丈夫汪师傅对妻子的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此次捐衣行动,忙前忙后都有他的身影。

60011.jpg

作为学校家委会成员之一,他曾动员家长们一起将家里的旧衣、旧书捐赠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按他的说法,做公益不是头一回了。

除了衣物以外,汪师傅还打包了家里几幅画,准备让阳光爱心公益拍卖后,所得资金全数捐给山区学校,给孩子们购买文具。


“家里两个孩子都非常支持,把自己的文具、旧书都捐出来。其实我们很多公益的想法都是俩孩子带给我们的。”汪师傅笑声爽朗,说完又去里间开始打包衣服了。

“这件事,没有他帮忙和支持,其实光靠我一个人是做不好的。”张姐看着丈夫的背影,走上前搭了把手。

事实上,一家子在这一带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张姐的公公是位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十分节俭朴素,一件新衣放在箱子里舍不得拿出来穿,但是汶川地震的时候,老人家捐款倒毫不吝啬。

与其说是受对方影响,不如说,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是热心肠,才凑到了一块儿成为一家人。

「在老街住了三十几年,

再留下些回忆吧,以后想起来还能回味」

等衣服顺利捐出去以后,张姐一家也要搬离这里了。

曾经,百来米长的小街囊括了曹家桥人衣食住行所有的需求,是不少人童年的回忆。

60002.jpg

曾经的老街 @陈公桥头 摄

张姐户籍是祝家桥,三十几年前来曹家桥开店。相比之下,对她来说,关于曹家桥和老街的一切,更加熟悉不过。

“邻里之间就跟一家人一样,大家就像亲人。”附近的人,同龄或者年长的叫她“秀英”,年纪稍轻的喊她一声“张姐”。 两个词儿用萧山话喊出来,总是带点温情。

“秀英,我今天要喝喜酒去,帮我搭配一套新衣服”

“秀英,这个怎么穿法比较好看”

“张姐,老家拿来了一些特产,你拿些去吃吃”

……

因为信任,邻里之间基本上不会有很多秘密。老街上住着不少老人,子女平时在外工作抽不得空回来,有事都会找张姐帮帮忙。“有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跟我说他妈妈支付宝密码忘记了,让我帮忙设置一下。”

张姐说着说着,语气里有点不舍。前几天,那位婆婆端了一碗炒南瓜子过来,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拄着个拐杖。“她说要搬去老年过渡房了,以后就不在这里住。这些南瓜子自己炒的,让我尝一尝……她知道我顶喜欢吃南瓜子。”

说话的时候,她始终是笑着的,笑起来一双弯弯的眼睛眯着,但不难发现眼神里有回忆一闪而过,留下些红红的、湿润的颜色。尽管都是一些片段性的描述,但是这条老街,实在有太多时光和岁月积淀。

很舍不得,但张姐心里很明白,城市要发展不能抓着过去不放,“舍小家顾大家,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要响应政府号召,相信这里会变得更好。”

“在老街住了三十几年,再留下些回忆吧,以后想起来还能回味。”她希望能把勤俭节约,互敬互爱的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曹家桥老街现在虽然即将没了,以后会有更加美丽富饶的新曹家桥出现在大家面前……”

写在最后

提起公益,“一件小事,没什么的”是一直挂在她嘴边的话,搭配着标志性的摆手动作,采访的时候,开朗的张姐一直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只要他们穿上身,我们就心安了。”

在公益这条路上,她觉得自己现在刚入门,远远没毕业。“其实很多人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公益,不知道渠道和方法。如果大家知道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到别人,相信都会伸出援手。”与其宣扬个人,她更希望通过我们,让更多人了解爱心公益组织。

平凡的摆渡人。相信善意终将汇聚成海。

如果你有公益想法的,可以关注“浙江省阳光爱心”微信公众号,或联系阳光爱心小编孔女士13396575702。

今年五月份,曹家桥社区拆迁动员大会召开,宣告拆迁政策正式落地,社区里也已经挂出了拆迁横幅。

之前消息传了很久,此番尘埃落定,意味着,曹家桥老街也迎来了拆迁。

如今三个月过去,征迁工作有序进行。

这几天,我们接到网友消息,老街上有这样一位热心大姐,动员了一群小姐妹,把店里的衣服捐给偏远山区,“昨天刚一卡车三轿车的衣服拉走了。”大家希望我们能给他们曝曝光,也算是给老街再留下些有温度的回忆。

老街在距离曹家桥地铁站1.5公里的位置,下了地铁约莫还要步行15分钟。一路上,随处可见两边不少房子已经完成评估,或卸掉了窗户、或拆去了门廊。

走到底,张姐的店就在靠近路口的位置。

“这么热的天,赶紧坐下来凉快一下。”见到张姐的时候,她正准备将家里的玩具熊收拾一下,装车捐出去。一见到我们,就热心地招呼我们坐到风扇边上。

干净利落的自然卷短发,一袭黑色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凉鞋,笑起来眼睛眯成弯弯的小缝,张姐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个开朗热情、甚至还有点小时髦的大姐。

天比较热,店里就一把小风扇,她站在门口,鼻尖上都是细细的汗珠。

一边给我们每个人怀里塞上一瓶水,一边擦了擦汗。

听闻来意之后,她摆了摆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做的不是什么大事情,都是小事,没什么好说的。”

小白裙、粉色小棉袄

童装店的新衣服都捐了

张姐在老街上开店三十几年了,经营着一家成人服装店,一家童装店,店铺不大,但是款式不少,挑几套,从头到脚搭配一番不成问题。

因为城中村改造,老街拆迁,生意会暂停一段时间。

服装和其他商品不同,赶新赶潮流是基本宗旨,一旦囤起货来,最终可能就束之高阁了。

怎么处理呢?

“一开始想着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家里有小孩的,多送出去几件。但是来一个送一件,也就只能送出去一小部分。”她见过一堆堆的衣服被搁置在车库里好几年,在自然条件下积灰、发霉。

作为典型的萧山人,张姐崇尚勤俭,见不得浪费,“这些衣服都很新,质量蛮蛮好,与其几块钱一件贱卖给收购商,我想着还不如打包捐出去。”

在蜀山街道拆迁办领导的推荐下,张姐联系到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自家的衣服能被有需要的人穿上,一想到这儿,张姐干劲十足。

老街上一起开服装店的几个小姐妹也非常支持,纷纷加入捐衣行动。


附近开店的小姐妹也加入了捐衣行动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打包,通过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把大包小包的衣服送上车。

店里还放着好几袋已经打包好的衣服,大部分是童装,是当天要装车的。

“基本上全是新衣服,标签也都还在的,款式也不过时。”童装店里的衣服,张姐决定都捐出去的,有夏装的裙子短袖,冬天的羊绒棉袄,春秋季的T恤外套,数量其实并不少。

她随手从袋子里翻出一件粉色带帽羽绒服,“配上这件白色蝴蝶结内搭,小姑娘穿上很‘奶油’(洋气)嘞。”

「捐衣的想法是受女儿影响」

其实一家子都是热心肠

张姐说,捐衣的想法其实是受女儿影响。

有一次女儿从偏远山区出差回来,告诉父母,那里的人挺需要帮助的;尤其是孩子,一件衣服好几代人穿,过年的新衣服更别提了,简直是奢侈。

女儿的一番描述让张姐一直忘不了,“萧山这边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咱们生活条件好一些了,就尽己所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丈夫汪师傅对妻子的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此次捐衣行动,忙前忙后都有他的身影。

作为学校家委会成员之一,他曾动员家长们一起将家里的旧衣、旧书捐赠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按他的说法,做公益不是头一回了。

除了衣物以外,汪师傅还打包了家里几幅画,准备让阳光爱心公益拍卖后,所得资金全数捐给山区学校,给孩子们购买文具。

“家里两个孩子都非常支持,把自己的文具、旧书都捐出来。其实我们很多公益的想法都是俩孩子带给我们的。”汪师傅笑声爽朗,说完又去里间开始打包衣服了。

“这件事,没有他帮忙和支持,其实光靠我一个人是做不好的。”张姐看着丈夫的背影,走上前搭了把手。

事实上,一家子在这一带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张姐的公公是位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十分节俭朴素,一件新衣放在箱子里舍不得拿出来穿,但是汶川地震的时候,老人家捐款倒毫不吝啬。

与其说是受对方影响,不如说,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是热心肠,才凑到了一块儿成为一家人。

「在老街住了三十几年,

再留下些回忆吧,以后想起来还能回味」

等衣服顺利捐出去以后,张姐一家也要搬离这里了。

曾经,百来米长的小街囊括了曹家桥人衣食住行所有的需求,是不少人童年的回忆。


曾经的老街 @陈公桥头 摄

张姐户籍是祝家桥,三十几年前来曹家桥开店。相比之下,对她来说,关于曹家桥和老街的一切,更加熟悉不过。

“邻里之间就跟一家人一样,大家就像亲人。”附近的人,同龄或者年长的叫她“秀英”,年纪稍轻的喊她一声“张姐”。 两个词儿用萧山话喊出来,总是带点温情。

“秀英,我今天要喝喜酒去,帮我搭配一套新衣服”

“秀英,这个怎么穿法比较好看”

“张姐,老家拿来了一些特产,你拿些去吃吃”

……

因为信任,邻里之间基本上不会有很多秘密。老街上住着不少老人,子女平时在外工作抽不得空回来,有事都会找张姐帮帮忙。“有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跟我说他妈妈支付宝密码忘记了,让我帮忙设置一下。”

张姐说着说着,语气里有点不舍。前几天,那位婆婆端了一碗炒南瓜子过来,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拄着个拐杖。“她说要搬去老年过渡房了,以后就不在这里住。这些南瓜子自己炒的,让我尝一尝……她知道我顶喜欢吃南瓜子。”

说话的时候,她始终是笑着的,笑起来一双弯弯的眼睛眯着,但不难发现眼神里有回忆一闪而过,留下些红红的、湿润的颜色。尽管都是一些片段性的描述,但是这条老街,实在有太多时光和岁月积淀。

很舍不得,但张姐心里很明白,城市要发展不能抓着过去不放,“舍小家顾大家,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要响应政府号召,相信这里会变得更好。”

“在老街住了三十几年,再留下些回忆吧,以后想起来还能回味。”她希望能把勤俭节约,互敬互爱的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曹家桥老街现在虽然即将没了,以后会有更加美丽富饶的新曹家桥出现在大家面前……”

写在最后

提起公益,“一件小事,没什么的”是一直挂在她嘴边的话,搭配着标志性的摆手动作,采访的时候,开朗的张姐一直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只要他们穿上身,我们就心安了。”

在公益这条路上,她觉得自己现在刚入门,远远没毕业。“其实很多人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公益,不知道渠道和方法。如果大家知道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到别人,相信都会伸出援手。”与其宣扬个人,她更希望通过我们,让更多人了解爱心公益组织。

平凡的摆渡人。相信善意终将汇聚成海。

如果你有公益想法的,可以关注“浙江省阳光爱心”微信公众号,或联系阳光爱心小编孔女士13396575702。


作者:  编辑:王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