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长安村  >  村庄名片  > 正文

更新时间:2021-01-11    内容来源:   

幸福长安

长安村文化礼堂

  长安村位于美丽的湘湖西北侧,东临时代大道,北与杭州滨江区相连,是萧山湘湖新城(闻堰镇)的一个区域大村、人文名村、经济重村。

  长安村面积2.4平方公里,在2005年村规模调整时,由前王家里、瑛珠桥、祥大房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村民小组20个,总户数909户,人口3452人。村级组织建有村党委、村委会、村经济联合社,村党委下设六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4名。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村级可用资金723.92万元,村人均收入21199元。

  长安村被评为杭州市科普文明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爱国卫生先进村、萧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萧山区先进党组织、萧山区综合先进村、萧山区一级文化村、萧山区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当前,全村人民正在打造“幸福长安”,开创美好未来。

  长安村--长安人文 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瑛珠桥、王家里和其他村属长安乡。2005年5月,瑛珠桥、叶家里、四房头3个自然村合称为瑛珠桥自然村,王家里、百丈江、张家3个自然村合称为王家里自然村;祥大房、瑛珠桥、王家里3个村合并成长安村,隶属闻堰镇。

  祥大房村

  位于长安村的西面。东至瑛珠桥自然村,西、南至黄山村,北至山界,区域面积0.71平方千米。明朝初期,因村内始祖姓来名祥,为长河来氏大房,故名。1954年,曾建有利兴、振兴、新生社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下半年三社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新生社。1956年下半年与东侧瑛珠桥合并,名为山河乡山三大队。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名为长河人民公社闻堰管理区闻三生产大队。1961年,与瑛珠桥分设名为祥大房大队。1966年曾名为红星大队。1968年复称祥大房大队。1984年大队复名为村。2005年,全村有耕地622亩,围垦土地182亩,山林150亩,人口1088人。至2009年底有人口1105人。

  瑛珠桥村

  东连四房头,西与叶家里为伴,南临黄山村畈里孙,北与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村相近,区域面积0.70平方千米。相传村中原有座石梁桥,明朝末年由王冬英和王冬珠两姑娘捐资而建,故名瑛珠桥。西侧还有一座太平桥,桥畔建有赵家祠堂。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建有联民社(四房头)、光明社(瑛珠桥)、新民社、利民社(叶家里)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与西侧祥大房村合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称为山三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名为长河人民公社黄山管理区闻三生产大队。1961年,与祥大房分设名为瑛珠桥大队。1966年曾名为胜利大队。1968年复称瑛珠桥大队。1984年大队更名为村,辖瑛珠桥,叶家里,四房头3个自然村。2005年,瑛珠桥、叶家里、四房头3个自然村合称为瑛珠桥自然村,全村有耕地627亩,围垦土地207亩,山林300亩,人口1198人。至2009年底有人口1244人。

  王家里村

  东临赵婆池,西与瑛珠桥四房头相邻,南与裴家祥梓桥连接,北通时代大道(四季大道),区域面积0.67平方千米。相传清朝中期,现蜀山街道溪头黄黄氏两人放鸭到此落脚,想与上代祖宗少有纠葛,改姓王。形成村落后,先称油车前王家,后因与瑛珠桥相邻,民间又称为瑛珠桥王家。村中有一条河,与赵婆池相连,直通白马湖与浙东运河。河上建有一座石梁桥,为王氏祖先士安公、士宁公兄弟俩建造,称为安宁桥。因村内以王姓为多聚居,故名。1953年,村内建立长安乡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建设社。1957年下半年,该社与山五村内其它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山四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名为长河人民公社山河管理区山四生产大队。1961年与山五村分社,名为山河公社山四大队。1968年,山河公社撤销,名为闻堰公社山四大队。村西南有一个河浜,并建有一座西湖桥。1969年平整土地时桥被拆除,河浜填平为良田。1981年7月,改称为王家里大队。1984年大队改名为村,辖王家里、百丈江、张家3个自然村。1990年,有村民323户,人口972人,王姓为主。2005年,王家里、百丈江、张家3个自然村合称为王家里自然村,全村有耕地644亩,围垦土地209亩,人口1027人。至2009年底有人口1054人。

  长安村--长安人文 新城古迹

  黄山西殿

  也称黄山西南殿,今又称水利纪念堂。始建年代不详,迟至唐光化二年(899)已存在。原址在半爿山黄山闸南端(今称龙山);西殿原供有宁邦保庆王,是隋朝陈杲仁部之裨将,姓孔名逸,大夫衔,故称孔大夫。

  南殿在孝悌乡(今戴村一带),建于后汉乾祐元年(948),供奉保国资化威胜王李大夫。南殿毁废以后,人们将保国资化威胜王塑供于西殿,故黄山西殿又称为黄山西南殿。后因年代久远失修废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纪念五代时期筑西江塘水利功臣,由里人发起重建,祥大房来姓檀越在韩家埭安山脚下献地一亩三分,继由各乡村各界人士捐资相助,藉以建成。黄山西南殿,坐北朝南,四合院式,有大殿、东西偏殿和照屋共18间,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大殿供奉宁邦保庆王和保国资化威胜王的金装坐像,坐像外侧有二王的木雕像,如真人大小,四肢可以活动,身穿蟒袍,头戴王帽,脚空朝靴。一遇钱塘江洪水大发,就大开正门,将二尊木雕神像抬到钱塘江边“巡视”。大殿前开井南侧建有一戏台,每年有绍兴大班演社戏,惜“文革”期间被毁。

  1993年,由村民自行集资9万元,选择黄山岭石矿旧址重建,并被萧山市文化局命名为黄山水利纪念堂;历史学家、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吕洪年题名,并撰联两副:“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治钱塘江化患为利造福人民,建标准塘功在当代利于千秋”。1998年秋,重建钱武肃王殿,浙江省书画研究会会长、原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钱法成书匾名。

  瑛珠桥油车庙

  又名镇龙庵,位于长安村瑛珠桥与王家里两自然村交界河兜处,龙山河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年长者说早于隆兴庵)。原在庙前有一石经柱,“文革”期间被毁。1981年秋,瑛珠桥赵幼根、赵韩根等人发起重建,后6次作小庙小宇被清理。2004年3月,由陈建国等资助重建观音殿,由工字钢作柱、梁,天蓝色夹心板盖屋顶。2006年又民间集资修复释迦牟尼佛像,2007年增设关公殿等,现占地1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每月十五日,本村老年妇女念佛焚香,故立名闻堰镇长安村老年妇女活动室。

  紫红岭凉亭

  位于长安村祥大房自然村北,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该亭东西向,内石柱刻有楹联:匹马何止无妨半日静坐,夕阳未下且迟十里行程;安山樵叟韩寿祖联并书。亭南有一口水井。2000年凉亭重修时,内塑一尊关帝像,供佛上香。

  赵氏祠堂

  瑛珠桥赵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村赵氏系太祖长子燕王德昭之后,是由圣祖十二世孙子嶙公北宋南时来,任湖州知县官至至秘阁。后来居诸暨,相继伯复,师忠,希圣三世,希圣生三子,舆衍、舆潮、舆涨、衍居吴山(今富阳渔山),潮为官居越城之东。后舆涨公游至萧山,见次土地肥沃是块乐土,就此居住繁衍生息,为杜湖始祖。后舆涨公九世孙赵氏晭公于明朝成化年间(1480年)离祖布居瑛珠桥,为瑛珠桥始祖,晭公天资聪颍,才貌出众,在此定居成家立业,繁衍生息。

  赵氏祠堂位于长安村瑛珠桥村中太平桥畔。清雍正十年(1732)建。新中国成立后,改作学校。1997年改作幼儿园。2008年12月,幼儿园停办。族人商议集资修建,祠堂正中挂起萧山赵氏始祖与涨公、瑛珠桥赵氏始祖赵晭公两幅画像,上方悬挂琴鹤堂匾额。祠堂东侧墙上书有赵氏祖训,西侧为重修祠堂记,重显旧时的庄严肃穆。2009年10月,在祠堂里举行了隆重的《萧山瑛珠桥赵氏宗谱》园谱庆典。

  赵氏宗谱

  长安村瑛珠桥赵氏是宋太祖长子燕王德昭之后,历史悠远。瑛珠桥赵氏繁衍生息至今已相传二十代。赵氏家族一直保持优良的家族传统,不忘祖训,耕读传家,崇文尚教,世代贤能辈出。

  赵氏族人离上次修谱已有110多年。2009年初,以赵永兴、赵寅康、赵海桥、赵法明为代表的瑛珠桥赵氏族人,并邀请叶火林老先生、萧山杜湖赵氏宗亲赵庆荣、赵利荣等协助,开始了家谱重修。期间,许多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出资赞助、鼎力支持。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资料调查、整理编修,《赵氏宗谱》终于成稿。

  2009年10月,《萧山瑛珠桥赵氏宗谱》园谱庆典在赵氏祠堂隆重举行,源远流长的家族历史让村里的年轻一辈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先人的精神,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琴鹤堂”来历

  宋代诗人书法家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今浙江衢县人),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为官一身清廉。他不畏权贵,揭发弹劾贪官奸吏、伸张正义,威震京师,被朝野上下称为“铁面御史”。因他身边带有一琴一鹤,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鹤毛洁白勉励自己不贪,鹤头红色铭记赤心为国为民,其后人遂以琴鹤为堂名,以纪念这位先祖。



作者:kongnahui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