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萧山网 >  半爿街社区  >  新闻资讯  > 正文

名为半爿 街存半边——半爿街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21-02-04    内容来源:   

新塘街道的半爿街社区有转坝和运河、古桥和古庙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名为半爿 街存半边

“半爿街”的由来

“爿”(Pán)是一个不太常见的字,形似“片”,原意是古代作围墙用的木柴,引申为(围起来的)疆域、边界,常作为量词使用,比如,一爿商店。因此半爿街,其实就是半边街的意思。

曾经的萧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河网密集,房屋、街市大多依河而建,河的南岸称之为上街,河的北岸称之为下街。旧时萧山城区出了东门过城桥,沿萧绍运河的南北两岸,就分别称之为东门外上街和东门外下街。东门外下街再往东走一段,以回澜桥为界,向东一直到转坝这一段就叫半爿街。

此图为1940年,日本侵略军攻陷萧山县城后,沿半爿街萧绍运河南岸纤道向萧山东部和绍兴方向侵犯时所摄。

通过图片能看到,当时的半爿街南岸没有房屋,是一排石牌坊,而河对岸的下街则隐约露出几间商铺,是一条单面街,半爿街的名字由此而来。

中国羽绒之乡发源地

“半爿街”的“前世”

旧时半爿街上的商铺大多数为毛行,从事羽毛的收购加工。新塘街道现在有世界羽绒之都、中国羽绒之乡的称号,其发源地就涉及半爿街。

新塘乡贤馆还原的老街

新塘人从事收毛加工早在清代初期就十分活跃。民国时,半爿街先后有王和兴毛行、毛裕兴毛行、周松大毛行、周云庆毛行。还有开设在东门严家底的张大裕毛行,回澜桥下街武佑庙的李桂田毛行。


做鸡毛掸

收毛人走南闯北,用草纸、米柴等换来的羽毛卖给毛行。毛行进行整理、加工后销售。据周生大嫡传子孙周树兴回忆,他祖上吃毛饭,鸡毛穿串扎成掸帚,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和全国各大城市。解放初,中央各部使用的鸡毛掸帚就有部分是他们供应的。当时鹅毛鸭毛运到天津,经天津两家厂加工成羽绒出口。

城中村的华丽变身

“半爿街”的“今生“

随着历史的变迁,半爿街的面貌悄然改变。临街的饭店、理发店、副食品店,五花八门。沿着街朝东北向走有一个半爿街农贸市场,直通萧山商业城,热闹却杂乱。

2013年下半年,半爿街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轰然间,拥挤的居民房、店面被拆除,取代的则是崭新的城市高楼,楼房之间有成片的花园景观,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半爿街高楼林立,气象更新,已经成为宜居新塘的缩影,但半爿街的历史故事仍将在村民中代代相传。


作者:孔纳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