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您的位置:萧山网 >  杨汛村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更新时间:2021-12-30    内容来源:《宣传半月刊》   

徐树康:60米长卷绘就“钱塘新景”

微信图片_20211230100807.jpg

徐树康(左)采风途中

在徐树康位于萧山的工作室里,他和两位助理一同转动沉重的画轴,一幅长60米,宽1.65米的画卷徐徐展开,正在创作中的国画《钱塘绿水青山图》逐渐展露真容。飞虹跨碧波,天堑波光摇……画面囊括钱江两岸沿线800多里、18个城市新貌,40余座大桥、十几个水电站大坝、多个湖景和几十座岛屿镶嵌其中,令人震撼。

“以企业家精神学画,用艺术笔墨创作”是徐树康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徐树康早年创办企业,七八年前开始学习专业美术创作。几年间,他先后参与创作《湘湖揽胜图》《钱塘江大围垦图》等多件巨幅作品,十余次参加各类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如今,表现钱塘江沿岸胜景的60米长卷《钱塘绿水青山图》已完成构图,将于亚运会前夕亮相。

3年走遍钱塘江流域

“我的前半生投身于生意,后半生投注于我热爱的艺术。”徐树康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江南水乡的浸润,心中早就孕育着对艺术的爱好与追求。年轻时,他做过木匠,做过广告喷绘,做过房屋装修设计等,常年与雕刻、线描、画图样打交道,积累了不少“上手”的基本功,这使得他年过半百拿起画笔时,很快就能得心应手。

近两年,徐树康将产业交给年轻一辈打理,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研修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2020年起,为展现钱塘江沿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硕成果,徐树康开启了新作《钱塘绿水青山图》的创作,计划在3年内走遍钱塘江流域,用手中画笔描绘出新时代的钱塘胜景。

心里有东西下笔才能好

“只有心里有东西了,下笔才能画得好。”2020年,徐树康手握一纸采风函,开启了全长800多里的钱江两岸采风之旅,一年多来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路上,光是江郎山就去了6趟。

“在开化钱江源,我们爬了半天的山,终于看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让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徐树康两次走进开化钱江源,第一次由于天气原因没有找到满意的景象,于是他叮嘱当地村民,等到雨最大的时候再带他进山。终于有一天,瓢泼大雨后,徐树康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真正的钱江源头,看着水汽蒸腾的飞瀑,他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

在一年多的行走中徐树康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衢州南孔家庙的儒雅,兰溪江岸老街的烟火气,新安江水库九孔全开的磅礴气势……这些所见所感都将成为徐树康笔下的新时代“钱塘胜景”。

采风是很辛苦的,日晒雨淋、披星戴月、山陡路险,徐树康却乐在其中,他说:“从小到大,各种苦都吃过了,画画的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反映新时代的精气神

目前,《钱塘绿水青山图》已经基本完成构图,现代化城市新景镶嵌于绿水青山中,钱塘江流域的万千气象跃然纸上。

“这幅画表现的是钱塘江流域的现代景色,希望能反映出新时代的气象和精神。”徐树康说,在采风行走中,他不仅感受到了浙江大地的秀美壮丽,更感受到了浙江大地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创作这幅画,就是希望紧跟时代的脉搏,体现新时代的生活气息。

怎样表现好高楼林立的钱江新城两岸?这一部分的构思让徐树康苦苦思忖了4个月。没有灵感就再去江边走走,看看景色;画不出感觉就干脆重来,缓慢落笔;思如泉涌时就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直至画到满意为止。

新时代绘画,也需要探索运用新技术。徐树康介绍,此次他尝试在麻布上画国画,这在国画创作中不多见。麻布纹理更加粗糙,相比纸张更结实,但没有了笔墨晕染的效果,更考验绘画技巧。构图完成后,徐树康还将以泼墨泼彩的方式给画面上色,完善画面效果。

徐树康说,做任何事都需要一股精气神。除了绘画之外,他还牵头捐资为家乡建设文化礼堂,希望以文化的力量回馈家乡。


作者:记者 季方  编辑:孔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