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昇光村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更新时间:2023-11-16    内容来源:萧山网   

昇光村:家门口的风景独好

1.jpg

开在田间的咖啡馆

2.jpg

露营基地

3.jpg

观光车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村史馆

位于义桥镇西南的昇光村,2005年时由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曾经,这个村很长一段时间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昇光村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通过挖掘和传扬红色文化、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展全域美化等,村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大步走上了共富路。正如“昇光”这个村名,如今的昇光村,一路向光而生,绽放出耀眼的风采。

村史馆馆长李炜:

打磨村级历史讲解稿  擦亮红色昇光

听说昇光村去年修建了一座村史馆,成为全区党员参观活动的打卡点,甚至吸引了省内外的考察团。而村史馆的馆长是一位22岁的小伙子,负责接待讲解和日常管理。他就是李炜,一位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的年轻人。

坐在村史馆内,温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来,在轻松的氛围里,李炜跟我们说起了他的回乡故事。

李炜的家就在昇光村,从家里到村史馆只有300米的距离。“走走5分钟,开车1分钟,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说到这里,李炜不由得笑了。

李炜2021年7月大专毕业,随后进入一家电商运营公司工作。公司在钱江世纪城,离家远,李炜在单位附近租了房。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晚上经常加班到八九点。在网上同时要管理好几家商铺,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一天下来,脑涨脖子酸成为常态。爸妈不在身边,一日三餐总是靠外卖解决。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一个回家乡工作的机会摆到了李炜面前。

原来,昇光村这几年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里正需要年轻血液的加入。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李炜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从小时候的烂泥道路到如今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稻田,干净美丽的庭院,家乡的面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当父亲问李炜想不想回村里工作时,李炜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经过相关考试,去年4月,李炜正式成为村里的一名工作人员。打交道的都是村里的熟人,李炜亲切地叫着叔叔阿姨,手头的工作也变得顺手起来。家里的垃圾桶坏了、阿姨们跳广场舞时想放个视频,有事找李炜,他都会耐心地帮忙解决。去年8月,昇光村村史馆对外开放,李炜有了一个正式头衔:村史馆馆长。

刚开始,李炜也有些心慌,站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解,万一卡壳了怎么办?为了讲好村里的故事,李炜认真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并向老一辈了解村里的历史变迁和名人故事。在综合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推敲,李炜和同事们一起撰写了村史馆的讲解稿。

迎接第一批参观人员那天,李炜一大早就到了馆里,检查卫生、检测设备、预备茶水……这些也成了李炜每天上班的固定程序。一年过去了,昇光村村史馆的接待人数达5000余人次,李炜的讲解也从刚开始的拘谨生涩到如今的声情并茂,一切渐入佳境。

除了在村史馆接待讲解,李炜还经常兼任观光车司机,带着参观人员赶去下一个打卡点。

村史馆既是外来参观人员了解昇光村的窗口,也是村民们了解自己村村史、展望未来发展的平台。平日里,村史馆的门一直敞开着,欢迎每一位村民。村史馆内陈列着一些老物件,空闲的时候,村民们就会走进村史馆,看看这些老物件,感受家乡的变化。

到了傍晚,阿姨们在外面的广场上跳舞,累了就会到村史馆内歇会儿,聊聊天。晚上7点多,等阿姨们回家了,李炜才关门下班,小跑几步就到了家里。

除村史馆的工作外,李炜还是村书记的小助理、同事们的好帮手。目前,他正在负责未来乡村创建的各类信息台账,并与同事一起核对整理全村的党员资料。工作了一年半,同事们对李炜给予了高度评价:扎根基层,手脚勤快,肯吃苦。而对李炜来说,能在家门口上班,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是一件格外幸福的事。

退休村民周幸轮:

郊野旅游  家门口致富一步棋

每天一得闲,周幸轮就喜欢在村子里四处转悠。

从昇光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沿着村道走进田间地头,一路上,呼吸着泥土和鲜花的芬芳,还可以打卡各种“景点”,儿童公园、咖啡馆、露营基地……周幸轮东瞧瞧西转转,看着村子里角角落落的变化,越看越欢喜,看也看不厌。

65岁的周幸轮,退休后迷上了旅游。“去过不少地方,但是看来看去,还是觉得自己的家乡好啊!”说起自己的村来,周幸轮的脸上满是幸福。

“这里从前都是很小的泥路,走路坑坑洼洼,三轮车都拉不过的。现在村里到处都铺上了柏油路,路路通,走起路来也舒心。”“原来这么好看的花,怕是要到西湖边才能看到呢,现在走在咱们村道上就能欣赏到了。”“看那边那个漂亮的建筑,它其实是个公共厕所,村里刚造的,里面设施很齐全的。”“瞧,那个高高的台子,是个观光台,经常有村民会来这里唱唱戏,还有年轻人爱来这里露营,等到油菜花开的时候,拿个凳子到上面看看花海、听听戏,多少惬意啊!”……

沿着自己平时的游线,周幸轮为我们当起了“导游”。一路走,一路讲解,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周幸轮看在眼里,感触颇深。“要我说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之后,村庄面貌大变样了。村子越变越美,人气也跟着越来越旺了。”周幸轮说。

逛到田野深处,不知不觉“闯入”了露营基地,老板娘热情地上前招呼。“目前我们这里还在不断完善中,不过来的人已经有不少了,很多是来搞团建的,像滨江那边也有赶来露营的。还有村民来办过草坪婚礼。”老板娘笑呵呵地介绍着。

只见营地内,一顶顶白色帐篷环绕着池塘,点缀在青草地间,各类植物错落有致,野趣十足。此外还设置有一些游乐设施。周幸轮选了一处帐篷坐了下来,“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地,看着它一点一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真不错啊!平时叫上几个朋友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也蛮好的。”

这就是周幸轮的日常,没事就在家门口“旅游”,一时兴起了就开上车子到周边逛一逛。悠闲的退休生活,着实令人羡慕。而他能如此悠闲,底气自然离不开物质的保障。

“今天刚刚发了养老金,我以前办过厂,后来厂不办了,收收租金一年有毛10万元,我们村里还有福利,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老婆退休后还在别人厂里烧烧饭赚点零花钱,我们两夫妻一年也有20多万元收入,用用足够了。”周幸轮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对于村庄的未来,周幸轮也是充满信心。“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土地多,山多,适当开发一下,肯定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事实上,搞旅游正是昇光村致富的一步棋。

昇光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中共何家桥支部在这里诞生和成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拥有塘坞之战遗址,还有巾帼英雄沈佩兰毁家纾难的英勇事迹,是昇光村代代相传的骄傲。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昇光村打造了20多个精品节点,最先推出的一条旅游路线就是“红色研学路线”,将义桥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江艺术博物馆、村史馆、塘坞之战遗址、沈佩兰烈士墓等红色资源连点成线。如今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在2万人次以上。

此后,昇光村又推出了一条“绿色郊野路线”,集合了雅庄园艺、露营基地、阿咔果园、万头羊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资源。依托这些场地资源,策划推出接地气的互动活动,开展直播带货等,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乡村美了,旅游热了,人气旺了,口袋富了。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下,昇光村朝着“幸福村”大步迈进。

记者手记

在一个暖阳初照的冬日上午,我们走进了义桥镇昇光村。

远远望去青山如黛,意境深远。近处是连绵的稻田和美丽的庭院,田野里的稻子刚收割完,到处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浓郁的花香。花不仅栽种在村民的家里,也栽种在田间地头,红的黄的粉的,充盈着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而去年建成开放的昇光村村史馆,成为村民们精神文化的栖息地。走进这里,村民们可以了解昇光村的历史变迁和村情村貌,尽情畅想昇光村的未来发展,在睹物思人中感受家乡变化,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令人意外的是,村史馆内装了一台时尚的咖啡机。只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点一杯香浓的咖啡或奶茶。

“不要以为年轻人才喝咖啡奶茶,现在大家的口袋鼓起来了,赶时髦的阿姨们也会点上一杯奶茶,坐下来聊聊天,说说家乡的变化。”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我们也很想留下来做昇光村的村民,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畅想着未来。



作者:  编辑:陈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