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09 内容来源:
老虎洞村来了个做陶艺的“文化特派员”
“老虎洞村与陶瓷鼻祖印纹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前,一场“印纹陶非遗技艺”分享学习会在闻堰街道老虎洞村文化礼堂召开。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印纹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倪柏钦先生从“跨湖桥”遗址讲起,把印纹陶在萧山的发展历史和印纹陶烧制技艺的传承挖掘经历向村民们分享,并亲自指导他们制作印纹陶器具。课上,大家将泥团烧制成碗状,制作的过程既有趣又有成就感。
这是文化特派员俞红刚在闻堰街道老虎洞村组织的第一次印纹陶制作课程活动。“后续我们还会邀请优秀的老师来村里教学,开展竹编、戏曲、书法等特色兴趣课程,每两周举办一次,都是免费的。”俞红刚说。
作为萧山区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来自浦阳江社区学校的俞红刚,自今年6月起,便与闻堰街道老虎洞村结对,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尽管从事社区教育已有31年,但一开始来到老虎洞村,他发觉自己无从下手。“在不熟悉的村子里要如何才能把文化‘送出去’并‘种下来'呢?”这是他一直思索的问题。
四个月里,俞红刚通过查阅老虎洞村相关资料,和村书记交谈,并实地走访当地居民,渐渐对本村有了一些了解,并提出要打造村民的“江湖课堂”。由于老虎洞村东临美丽的湘湖,西边是钱塘江,村里有一条沿村而过的河,处于江河湖交汇处,“江湖课堂”便因此得名。
“江湖课堂”以老虎洞村现有的文化阵地——文化礼堂为载体,搭建固定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涵盖老年康养、民俗历史、非遗技艺传承等主题,一年开展课程不少于20次,师资力量来自全区优秀文艺骨干老师。
“不仅要办成,还得要办好,并且要持续不断地办下去。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村庄焕发文明新气象。”俞红刚说。
不仅如此,俞红刚还计划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挖掘本村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全域发展,将大爿山碉堡群、老虎洞山、老虎洞村消防体验基地和党建主题公园等相结合,全力打造“行走”的红色思政教育课堂,提升闻堰红色文旅知名度。
在调研中,俞红刚发现,老虎洞村的村民对于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想参加的村民觉得课程太少,没有多少合适的课程。另一部分不想参加的村民就在家听收音机、唠唠嗑打发时间。”为解决这一现状,他准备开设一些有趣味、有技能、有知识的全龄段的课程,让课程真正“围着群众转”,把文化真正送到村民心坎上。
从社区学校老师转变为文化特派员,对俞红刚来说,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变化,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升级。“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将积极发挥自身的社区教育资源优势,为老虎洞村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开辟新途径,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延续乡土文化根脉。”
作者: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许桢艺 编辑:孔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