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您的位置:萧山网 >  老虎洞村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更新时间:2025-03-20    内容来源:   

老虎洞村“文明蝶变”记:五福树新风 德治润民心

图片

老虎洞村地处湘湖之畔,是湘湖景区唯一保留的村庄,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越绝书》载,此地曾是越王勾践屯兵牧马之地,“卧薪尝胆”的精神深深烙入这片土地。南宋定都临安后,湘湖作为“西湖姊妹湖”盛极一时,文人雅士在此留下“烟波浩渺接天色,渔舟唱晚映山红”的诗篇。明清时期形成的“湘湖八景”中,老虎洞村周边独占其二,足见其人文底蕴之深厚。这种崇文尚德的千年文脉,为今日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丰沃土壤。 

五福树新风 德治润民心

近年来,闻堰街道老虎洞村以“五福临门”集福牌制度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文化浸润与村民自治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德治促乡风、以乡风助治理的实践路径。

图片

制度创新:以规则之“明”夯实德治根基  

制度是德治的保障,老虎洞村通过数字化赋权与透明化监督,构建起“权力规范运行、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

图片

“五福临门”集福制度是通过设置“爱国守法、美丽庭院、和睦家庭、垃圾分类能手、正能量”五块集福牌,结合44条负面清单进行动态考核,村民可通过扫码实时查询家庭表现。这一机制不仅量化了文明行为标准,更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监督的规则体系。

图片

例如,针对婚丧陋习,村两委在疫情防控期间抓住契机,发起“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倡议,通过理事会成员上门劝导、统一标准流程,成功将丧事宴席费用从每桌千元降至300元以下,并取消道士、音乐队等铺张环节。制度创新还体现在清廉村居建设中,通过“五福临门”融入村务财务公开功能,村民扫码即可监督村干部履职,形成“干部清正、村务清爽”的治理生态。

文化浸润:以传统之“韵”滋养德治土壤  

德治离不开文化滋养,老虎洞村将中华传统“福”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结合,通过典型示范与价值重塑推动乡风嬗变。

图片

自2019年实施“五福临门”以来,村内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逐渐消失,涌现出一批“五福榜样村民”,有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公的“媳妇榜样”华国英,热心献血累计112次的“热心榜样”蔡兴华,在村里开展适老化改造的“乡贤榜样”张必勇等,让“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等美德具象化。

图片

他们的事迹通过报纸、微信、客户端等线上和线下渠道传播,激励着更多村民践行。同时,村内通过修缮古建筑、打造“湘湖记忆”文化长廊,将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乡土景观,形成“一步一景皆育人”的文化浸润空间。 

村民自治:以主体之“动”激活德治活力   

德治的本质是激发村民的主体性,老虎洞村通过赋权、激励与共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生态。

图片

2017年,该村在萧山率先实施小区化管理,成立村属物业公司,通过“网格化包干”解决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等难题,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集体资源节约与民生改善双赢。在此基础上,村党委牵头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成员涵盖党员、村民代表和乡贤能人,形成“大事共议、小事共管”的治理格局。

图片

例如,理事会成员在红白事办理中主动上门指导,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公示,既维护了公序良俗,又避免了干群矛盾。此外,村民通过“五福临门”积分兑换机制,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实际收益,如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行动换积分、积分促文明”的正向激励循环。

老虎洞村通过“五福临门”这一创新载体,将德治融入日常治理,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激活现代治理效能。未来,老虎洞村将继续深化 “制度 + 文化 + 自治”治理体系,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治理在老虎洞村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为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贡献更多“老虎洞智慧”。


作者:  编辑:孔纳慧